- · 《兽类学报》栏目设置[09/01]
- · 《兽类学报》刊物宗旨[09/01]
- · 《兽类学报》征稿要求[09/01]
- · 《兽类学报》投稿方式[09/01]
- · 《兽类学报》数据库收录[09/01]
生物学论文_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四川小寨子沟国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相机布设与数据收集 1.3 数据整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兽类物种组成 2.2 相对多度分析 2.3 物种分布分析 3 讨论 文章摘要:2017年3月至2021年7月,
文章目录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相机布设与数据收集
1.3 数据整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兽类物种组成
2.2 相对多度分析
2.3 物种分布分析
3 讨论
文章摘要:2017年3月至2021年7月,按照公里网格抽样方案在四川小寨子沟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布设红外相机,对区内大中型兽类开展持续监测。研究期间共计230个有效相机监测位点,覆盖146个调查网格,共计71 593个有效相机工作日,获得野生兽类的独立有效记录总计6 071次,共识别出野生兽类4目13科22种。其中,国家I级和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4种和10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濒危(EN)”等级的有2种,“易危(VU)”等级的有6种,“近危(NT)”等级的有2种。调查记录的黄鼬(Mustela sibirica)为保护区新记录。研究发现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野猪(Sus scrofa)、黑熊(Ursus thibetanus)、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等18种兽类的分布网格数均不低于10,而对应的网格占有率和相对多度指数RAI均排在前列,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域下均拍摄到较多种类的兽类物种(18~20种),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域内均有多种兽类物种存在集群现象(7~13种)且绝大部分兽类物种存在跨海拔活动现象。本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珍稀濒危兽类资源较为丰富、种群数量较多且分布较广,一定程度上表明保护区多年的保护工作卓有成效。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Q958
文章来源:《兽类学报》 网址: http://www.slxbzz.cn/qikandaodu/2022/0614/548.html